08.02 胡思亂想
胡思亂想之地。
-
1
每一次拿起野火集,薄薄的一本書,每篇字數都不多,數十篇文章,比起動輒數十萬言百萬言的著作等身的名作家大師等等人,可謂是瘦木在山。但就是這樣并不算多的文字,每次讀起來,都會被龍應臺先生的文字灼痛,心又沉重又激勵。因為屬于臺灣昨日的傷痕如今正輝煌的盛放在大陸每一寸肌膚之上。八十年代的臺灣有這么清醒且雄于行思的知識分子實是一種天大的幸運。而21世紀的我們,還在談論著真不知何物的“中國夢”。黑/貓/白/貓/們肚兒圓了,面包也有了,精神上是否需要補充些維C?這本書每個中國人都該讀一讀,尤其那些官老爺們,在裝滿政府文件的公文包里應該放上一冊,于香煙美酒靚女公務之余,也該看看大陸的前世,想想大陸的今生。
之外的話,是真的希望我們的知識分子,能越來越多的有龍應臺先生這樣貼近生活,貼近民生務實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直書、是筆柬,用一顆火燙的心,熨燙如今思維褶皺難平的中國,祛除角落的沉滓,將一切本該美麗的東西,展示給國人,留給后世。
2
蓮,作為人生逼格的重要文化象征地標之一,其出淤泥而不染固然是美,但也要看你是想成為嫵媚性感的蓮,還是默默無聞積累能量的藕。是務虛還是求實。人生的選項,除了教科書上的標準之外,應該還有第二個可能。
經驗告訴我們,人樂于接受一些現成的思想,而不樂于去追尋思想的來源,起源,因緣。因為那樣你會過的很痛苦,起碼是從一般大眾的標準來看是這樣。于是乎,我們的學生都坐在教室內一遍遍默習,即使是有疑問,那也是在許可的范圍內。不許你越雷池一步,因為這樣你會得不到既定的規則的認可。你的努力,只是為自己的道路上壘了一塊塊看似無可撼動的石塊。于是乎,我們的學生經年累月,大多成了優秀的標準件。
又有則故事說。圈養大象的人,在抓住小象的時候,是用一根繩子拴住腳,或者也可能是脖子,繩子的一端,是一個小木樁。小象一次次試圖掙脫,但每次,都是一次徒勞。也于是乎,如此的經年累月,小象明白了,自己是無法撼動這個繩子的,以及繩子那頭那個小小的木樁。這個木樁,就成了小象終身的規則,它明白那是它無法逾越的力量。甚至等到小象成年了,碩大的一頭大象,養象人也只需一個細細的繩子,一個小小的木樁。就可以放心的將大象拴定在一個特定的地方。
這樣的大象,有一天到了國外讀書,依然是在木樁和一根繩子所劃定的圈里獨步。周圍世界日新月異,花紅柳綠,統統坐懷不亂。有人美名其曰:行走的書櫥。
如今的社會,學校也好,社會也好,需要的和培養的,似乎都是聰明人,甚至是精明的人,而不是有知識的人。聰明的人不一定有知識,有知識的人不一定聰明,更不一定是精明。但很遺憾的是,精明,似乎越來越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標準。
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信矣。
暫無評論